陈昊呆在屋里,看着锻炉上的信息。
今天难得的无人打扰,让陈昊可以安心的思考机器人该如何设计。
经过和曹学强、陈一鸣等人的协商,地下钻井最终确定为1.3千米深。
根据曹学强说,总部的地质资料库中显示,在金宁市地下1.1千米处有一个活跃热源层,钻探到这里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地热,相对来说性价比最高。
陈一鸣已经开始安排人前往天澜苑打桩,曹学强也回到了科学院帮助研究新材料。
只剩下陈昊留在应急署,一边阅读资料一边思考机器人的设计方案。
这种专用的修理机器人,其实在黄金年代也能做到。只是性价比不高,多数时候还是靠人力罢了。
但在一些特殊场合,比如华国曾经发射的空间站上,就有受控的机械臂辅助修理,航天员可以站在机械臂上执行太空行走任务,大大增加了安全性和效率。
陈昊现在想做的机器人,是专门供地热竖井中维修使用的,其外形要小巧轻薄,耐高温高湿,同时还要有气动爬升系统。
2千米深的竖井,当然不可能用扶梯一直修下去。